点评 虽然近年来山西把我国煤炭生产的第一把交椅给了内蒙古,但其仍在我国煤炭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

此外,进口煤已陆续通关,沿海多个港口反应通关顺畅,之后集中通关的可能性极大,将会给内贸煤带来极大的冲击。数据显示,2019年1月7日,沿海六大电厂库存为1418.9万吨,较上月末减少97.6万吨,较2018年6月末减少62.3万吨,不过仍较去年同期增加386.4万吨。

凉山新闻联播 | 中秋佳节临近 月饼销售火热

而动力煤市场参与者后市看法不一,部分供货商捂货惜售,报价继续上涨,另外一部分维持之前的报价水平。之后,随着春节的来临,日耗将出现下滑,被动累库将助力其恢复议价能力。因此,在电厂快速去库存支撑下,提高报价的贸易商迎来的往往是电厂拒绝接受甚至减少采购,在最近10天临界线上的博弈中,电厂大概率略胜一筹。因此,本周大概率可以看到煤价反弹的结束,春节前需求下滑或将成为主旋律。据了解,目前有港口贸易商报价走高,但电厂还价较低。

目前,沿海六大电厂煤炭库存已减少至2018年6月末以来的最低值,不过这可能难以支撑市场煤价格继续上涨2017年我国煤及褐煤全年进口总量2.71亿吨,2018年1-11月煤炭进口量已经与此基本持平,12月几乎没有可以报关的额度。此外,煤炭行业负债水平改善,资本开支回升。

今年以来,优质煤炭产能加速迭代。四是产地、北方港、长江口市场价格差异加大。今年,我国煤炭从总量性转向结构性去产能,新增产能进入投放期,产量稳步增加。下游终端库存管理更加市场化,备货提前,社会库存总量处于低位,上游低库存状况尤为明显,调峰能力减弱,港口成本支撑效应提高。

一是市场结构导致淡旺季周期变化。随着市场结构的转变,产地、北方港和长江口等产业链各环节市场的逻辑差异加大,各地价格不再是单纯的上游+运费。

凉山新闻联播 | 中秋佳节临近 月饼销售火热

二是多因素促使沿海和内陆电厂耗煤分化。进口煤主要地区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双控政策,将明显压制低卡煤的进口需求。从8月份开始,沿海电厂日耗同比开始负增长,而同期全国重点电厂日耗仍增加7%左右。12月6日,在由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主办、中国煤炭进出口专业委员会承办的进口煤研讨会上,易煤研究院总监张飞龙表示,今年我国煤炭产量逐步释放,下半年有加速迹象,2019年随着国内价格中枢的下移,进口煤价格优势将减弱。

以2∶2∶3∶3的用煤结构测算,沿海电厂用煤成本可下降15元/吨左右。今年国内市场煤体量减少,集中度提高,边际量带来的价格弹性增强。1~10月,我国共生产原煤28.99亿吨,同比增长5.4%。但在加大电力终端能源消费替代、电器消费升级,以及新型产业发展的推动下,电力消费增速将保持高位,在火电仍为主要电力来源的情况下,煤炭消费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

三是库存结构前移,成本因素强化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博弈之后,钢厂对焦化厂的提涨要求作出回应拒绝焦炭提涨100元/吨的要求。

凉山新闻联播 | 中秋佳节临近 月饼销售火热

而就在钢厂准备继续提降第五轮的时候,焦化厂转变了态度,企业挺价意愿增强,并以自身企业已经达到盈亏边缘为由,主动提涨焦炭价格100元/吨。主要焦炭产地去往港口的汽运费价格均出现大幅回落,表明目前焦炭投机意愿减弱,后期价格很有可能进一步下降。

并且这样大肆的降价几乎是在短期内迅速完成的,这对焦化企业的生产来讲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随着钢厂高炉检修增多及钢厂普遍抵触焦企提涨之后,前期有囤货的贸易商对后市看法逐渐转弱,并开始着手出货。这使得前期有囤货行为的贸易商陷入困境。目前,下游需求不振的情况下,焦炭市场成交较为惨淡,企业继续挺价的态度软化。11月底时候,焦化厂企业鼓足勇气对钢厂的提降要求表示拒绝,并随之对焦炭价格发出提涨100元/吨的诉求。受此影响,一些囤货待涨的贸易商开始陆续出货,期货盘面价格也是大幅下跌。

一方面焦炭销售已经在进入冬季后迎来淡季,下游采购必然减少,降价是正常的市场驱动使然,另一方面,今年焦化企业在去产能以及环保因素的影响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较高的吨焦利润,特别是在钢厂提降4轮的前提下,部分焦化厂依旧有着一定的利润水平,这就使得整个焦化行业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对外声音,不少企业会选择自动送货的方式来增加企业自身的销量,其结果必然是下游企业不会接受焦炭的涨价。此前焦炭价格先后经历了四次价格下跌,日照港准一级焦价格从2750元/吨下跌至2300元/吨,降幅达到16.4%。

其实本轮焦炭提涨原本就缺乏市场基础,很多独立焦化厂并没有意愿主动限产保价。现有港口部分准一资源现汇自提报价已低于2250元/吨,主流报价多在2300元/吨左右。

快成物流数据显示,12月18日孝义去往日照(CL指数)的汽运费价格下降5元/吨至240元/吨,汾阳去往董家口的汽运费下降10元/吨至230元/吨。传统意义上,钢厂在焦炭涨价事宜上拥有较大的主导权,这次也不例外。

不少焦炭生产企业都信心满满准备涨价,而且还伴有部分企业联合限产的举动,但是最终的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钢厂拒绝了本次焦炭的提涨,原因在与钢厂自身的利润水平不足以支撑此轮涨价此前焦炭价格先后经历了四次价格下跌,日照港准一级焦价格从2750元/吨下跌至2300元/吨,降幅达到16.4%。快成物流数据显示,12月18日孝义去往日照(CL指数)的汽运费价格下降5元/吨至240元/吨,汾阳去往董家口的汽运费下降10元/吨至230元/吨。其实本轮焦炭提涨原本就缺乏市场基础,很多独立焦化厂并没有意愿主动限产保价。

主要焦炭产地去往港口的汽运费价格均出现大幅回落,表明目前焦炭投机意愿减弱,后期价格很有可能进一步下降。这使得前期有囤货行为的贸易商陷入困境。

而就在钢厂准备继续提降第五轮的时候,焦化厂转变了态度,企业挺价意愿增强,并以自身企业已经达到盈亏边缘为由,主动提涨焦炭价格100元/吨。一方面焦炭销售已经在进入冬季后迎来淡季,下游采购必然减少,降价是正常的市场驱动使然,另一方面,今年焦化企业在去产能以及环保因素的影响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较高的吨焦利润,特别是在钢厂提降4轮的前提下,部分焦化厂依旧有着一定的利润水平,这就使得整个焦化行业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对外声音,不少企业会选择自动送货的方式来增加企业自身的销量,其结果必然是下游企业不会接受焦炭的涨价。

随着钢厂高炉检修增多及钢厂普遍抵触焦企提涨之后,前期有囤货的贸易商对后市看法逐渐转弱,并开始着手出货。目前,下游需求不振的情况下,焦炭市场成交较为惨淡,企业继续挺价的态度软化。

传统意义上,钢厂在焦炭涨价事宜上拥有较大的主导权,这次也不例外。并且这样大肆的降价几乎是在短期内迅速完成的,这对焦化企业的生产来讲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现有港口部分准一资源现汇自提报价已低于2250元/吨,主流报价多在2300元/吨左右。受此影响,一些囤货待涨的贸易商开始陆续出货,期货盘面价格也是大幅下跌。

不少焦炭生产企业都信心满满准备涨价,而且还伴有部分企业联合限产的举动,但是最终的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钢厂拒绝了本次焦炭的提涨,原因在与钢厂自身的利润水平不足以支撑此轮涨价。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博弈之后,钢厂对焦化厂的提涨要求作出回应拒绝焦炭提涨100元/吨的要求。

11月底时候,焦化厂企业鼓足勇气对钢厂的提降要求表示拒绝,并随之对焦炭价格发出提涨100元/吨的诉求而我国煤炭的主产地在北方,主要消费地在华东和华南,用煤大户沿海电厂。

随着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地区先进煤炭产能加快释放,晋陕内蒙宁四个地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0.3%,全国煤炭生产重心越来越向以上四个地区集中。此外,江苏、浙江等地南方地区小煤矿因资源枯竭而被关闭,对北方港口煤炭依赖程度加深,南方地区煤炭海上调入量大幅增加。